巴顿不强求,这是法国人的内政,巴顿没权利干涉。
从凯旋门到协和广场,两公里多一点的距离,戴高乐走了整整一个小时,沿途接受了多位美女的鲜花,不停的和民众合影,还抱起一个小朋友亲吻了她的脸颊,绝对亲民。
能看得出,做完这一切的戴高乐也很累,所以回到汽车上的时候,很没形象的瘫倒在后座上,就像漏了气的气球。
“从政比当兵更累哦——”
巴顿调侃,幸好他没有这方面的压力。
“的确如此——”
戴高乐累的一个字都不想说。
按照计划,下一站是巴黎圣母院,戴高乐要去圣母院接受大主教的赐福。
勒克来尔及时出现,提醒戴高乐圣母院的安全尚未得到保证。
宗教在法国还是很神圣的,教堂是侍奉上帝的场所,处于对上帝的尊重,第二装甲师并没有对巴黎圣母院进行彻底搜查。
作为巴黎最着名的建筑,巴黎圣母院被德军重点照顾,安放了很多炸药,这些炸药现在还没有来得及拆除,万一有意外发生,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。
巴黎圣母院是木质建筑,真要想破坏的话,都不需要炸药,放把火就行了。
几十年后,总算有人明白了这一点。
“没关系,我相信没有人敢在上帝面前行凶。”
戴高乐不想有遗憾。
“为什么没有对圣母院进行彻底搜查?”
巴顿不信邪——
不对,是不信基督,巴顿家里供奉的是祖宗牌位,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正在接受这一点。
多年以前,绝大多数欧洲人认为南部非洲人没信仰。
在欧洲没信仰比异类更可怕,人怎么能没有信仰呢。
南部非洲的宣传机器开始发挥作用,报纸电台电影轮番上阵,科普南部非洲人对于信仰的态度。
效果好得很。
关键还是南部非洲国力在不断增强。
南部非洲还是英国殖民地的时候,没有哪个欧洲人真正关注南部非洲人的信仰,所谓信仰只是欧洲人借以攻击南部非洲,在南部非洲人面前秀优越的借口罢了。
随着南部非洲国力不断增强,欧洲人终于开始正视南部非洲,主动为南部非洲开脱,尤其二战爆发后,有关南部非洲的一切在欧洲都受到追捧。
这种时候,欧洲人总是很务实的。
“神父不允许——”
勒克来尔表情尴尬,这个理由不够充分。
“神父为什么允许德国人在教堂安装炸药?”
巴顿冷笑,神父也是看人下菜碟。
“德国人太过分了!”
“无耻的德国人!”
勒克来尔和戴高乐异口同声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